食品安全小知识—野生食用菌
发布时间:2020-07-27

七月份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多数人既不愿放过“舌尖上的美味”,又怕食用菌不安全。吉林省市场监管厅特别提示您要谨慎食用,安全第一。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一是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二是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三是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四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谨慎食用野生菌


  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最好的办法是先煮熟煮透,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去市场买野生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低风险菌种。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可能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若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防止病情加重,之后尽快就医。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