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国内外追溯相关专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1 研究背景

专利在国人的眼里仅是能够保护自己产品不受别人模仿的一种私有权利。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专利已经被赋予了更加重要、更加市场化、更多经济功能的法律工具。

法国有个名叫做罗兰·莫瑞诺的科技记者1974做科技报道时发现当时通用的磁条式银行卡使用时不安全,并且储存的数据也非常少,于是通过悉心研究发明出一种芯片卡(这种芯片卡即是目前大多数银行所使用的智能IC”卡的雏形),并且在1974325日在法国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公开号:FR2266222,接下来通过继续改进性研究,于1975317日继续在法国提出了两项改进性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FR2304992FR2304989,然后于1975321日依据法国上述三项发明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在美国提出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US3971916),这项专利申请由于囊括了法国三项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技术内容,因此其作为了智能IC卡技术的核心专利。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罗兰·莫瑞诺还在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提出了相关改进性的发明专利申请。在这之后,罗兰·莫瑞诺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这家高科技公司主要做两件事,其一为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和相关专利的申请和布局,其二即进行其专利的大量许可和推广。通过其有力的推广,很多科技巨头使用了这项技术并且实质上促成了相关标准的形成,而罗兰·莫瑞诺的高科技公司作为专利权持有人,每年非常可观的专利许可费用就成为该公司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个例子时让中国彩电行业曾经深受打击的一个例子:早前美国某专利运营商依据数千项专利构建成的专利池形成ATSC标准的标准必要专利,从而对全球所有彩电生产企业收取每台彩电23美元左右的专利许可费用。中国彩电行业当年由于长期低价竞争,利润非常薄,但是还需要给这家专利运营商缴纳相对高昂的专利许可费用,这就对彩电生产厂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后来中国成立了中彩联与其进行专利对抗,这一局面才有所缓解。

在经济发达国家,上述这样的例子数不甚数,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大量产品“走出国门”的时候很多都会受到相关国际巨头的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种威胁。而我国的专利制度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相较于经济发达国家动辄几百年的历史,我们的意识、经验和教训都稍显稚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企业更加需要对专利有高度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不仅需要关注自有技术专利的申请,还需要关注对于整个行业或者全球相关技术点的专利分析、对于企业已有专利的管理以及相关联盟企业整体的专利运营、通过专利联盟的方式形成相关技术的专利池并对专利池进行国际运营,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企业、协会、联盟高度重视的。如果仅将专利停留在政策层面,对于专利的理解仅停留在专利申请层面,而没有将专利作为资本来运营,没有将专利作为信息汲取和分析,未来我们在全球逐渐掀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将会步步受挫。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试图以专利申请情况为基础,以食品信息追溯的专利现状为切入点,从整个物联网的专利现状入手,逐步细化到食品信息追溯相关趋势和技术进行分析,意图向相关从业企业展示目前我国的该相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需要受到广泛关注的方向。

1.2 专利现状研究

1.2.1 物联网行业专利现状

1)物联网技术分解

食品信息追溯属于物联网领域的一个分支,对于食品信息追溯行业的专利现状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分析整个物联网的行业现状。

物联网产业最直接的体现在于智能化的应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应用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因此依据这九大重点领域,本次分析研究将物联网分为九个领域,分别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而其中智能物流领域又可以分为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产品可追溯、智能配送、智能流通加工、智能包装、智能搬卸装运等七个方面。本研究最关注的食品信息追溯行业就属于其中智能产品可追溯分支。

对于物联网技术整体趋势的了解和对各个分支技术分布情况和趋势了解,是了解食品信息追溯技术在全球分布方式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对物联网技术整体趋势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2)物联网行业申请量趋势

1-1展示了全球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情况。由于专利从申请到公开需要一定的周期,2014年之后的专利公开数量并不等于申请数量,因此该处的数据截止2014年。

 

1-1全球物联网领域专利申请趋势

 可以看出物联网领域的专利技术和其他传统技术领域相似的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该时期大概从1976年到1990年。这段时间物联网概念还不是很明确,主要以感知层的传感器件为主要基础的研究对象。最为典型的是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从该项目开始,对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始萌芽。第二阶段为缓慢增长期,该时期大概从1991年到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物联网概念开始逐步普及,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加入了该技术领域的探索。除了美国、日本等国家之外,新兴市场国家也逐步加入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的行列。例如中国的科研人员从1999年左右开始启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并着手进行专利的申请和布局。第三阶段为震荡发展期,该时期大概从2001年到2008年,这个时期物联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的扩展也趋于成熟和完善,各个市场主体争先恐后的对核心感知技术进行研发,并且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广泛,专利申请量继续增加,但是随着专利领域攻城略地的逐步饱和,技术更新换代在寻找合适的方向,因此申请量具有一定时期的震荡,但总体处于快速增长。第四阶段为高速增长期,该时期主要从2008年开始至今。随着应用层面的更加深入和应用领域的更加广泛,技术分支更加细化和深入,新的研发点和突破点增加,申请量呈现井喷态势。研究主体也随着“欧盟十四点计划”的制定、“感知中国”战略的推出、“U-Japan”战略的推出、以及“U-Korea”战略的推出,进一步的加快了研发的深度和广度,专利申请也广泛深入到各个应用领域。

从上述物联网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也可以看出,物联网相关技术已经从初期的纵向技术研究到横向扩展为主、纵向深入为辅,然后再发展到现如今的纵向深入为主、横向扩展为辅的传统成熟技术的发展路线上来,而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物联网各分支技术会进一步扩展,从而物联网横向必将还会找到更多新的突破点从而扩展出更多的研发方向,继而使得整个物联网技术更加高速的发展。

3)物联网行业专利的原创国和目标国

所谓专利申请原创国,即申请人的国籍所在地或申请人公司的注册地。专利申请原创国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国整体技术研发实力,依据图1-2所示,专利申请原创国(原创区域)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和欧洲。源于美国的专利技术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美国依然是该领域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政府和商界组织在物联网领域的很多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球行业标准。日本作为工业技术强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几个较大的科技企业,这与美国和欧洲的特点比较类似,说明在这些国家,物联网技术已经经过了分散无序竞争阶段,进入到了核心技术集中、研发纵向深入阶段,技术已经集中到几家大型科技企业手中。随着中国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同时物联网产业逐步提升为中国国家战略支持产业,中国大型企业和相关的科研机构积极抓住机遇,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积极在这个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巨头进行技术优势的争夺,但是中国在物联网各分支技术领域,特点不尽相同,在某些分支技术领域,技术已经向几家较大科技企业集中(如中兴、华为、海尔),而在另一些分支技术领域,技术都还还处于分散竞争阶段。

所谓专利申请目标国,即是专利布局、专利申请的区域和国家,专利申请目标国的研究主要代表了技术消费和技术应用的市场国。正如图1-3所示,物联网领域而言,中国成为了最大的专利申请目标国,也就是说科技巨头判断的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在中国,因此各大科技巨头将大量的专利布局在中国。作为最大的专利申请目标国,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全球相关产品都在中国区域内争夺市场,这给国内相关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等带来了极大的商机,而挑战是,科技巨头在中国区域内大量的专利布局导致中国的专利陷阱频出,这也给国内的技术研发者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会进入到科技巨头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提前预警,避免成为专利侵权的被告。专利申请的第二大目标国为美国,这首先是由于美国作为最大的技术原创国,在本国布局专利是最为基础的做法,其次也证明了美国物联网市场依然非常强大,中国企业如果要选择进入美国市场,需要对美国相关专利进行相当程度的预警分析,否则难以避免的在美国市场上遭受纷繁芜杂的相关诉讼。

 

1-2全球物联网领域专利申请原创国分布

 

1-3全球物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目标国分布

 

1-4 全球物联网领域专利申请原创国和目标国对比

 为了更加清晰的判断专利技术流入和流出方向,笔者列出图1-4的蛛网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美国、日本、欧洲、韩国都是作为专利技术输出国存在,而中国成为最大的专利技术输入国,这从一个角度上来说,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市场巨大,吸引着各国巨头在中国进行技术投入和市场竞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属于非常明显的“贸易逆差”,而美、日、欧、韩相对中国都是技术上的“贸易顺差”国,我国大量的资金都被这些发达国家从高端技术领域赚取,而我国输出的都是低端制造品。而专利技术并不像普通产品一样属于易耗品,专利的布局是获得一种权利,技术布局的范围是确定的,被圈占越多,那么技术领域上的范围剩下的就越少,我们可以依法制造的产品就越少,如果要进入被圈占领域进行产品生产、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出口等行为,就必须给权利人缴纳专利许可费,大量的利润被技术输入国所赚取,国内企业产品成本大幅增加,最终或者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或者产品价格高而不具有竞争力而被淘汰。

4)物联网行业技术分支专利分布

依据技术分支进行专利申请量的分布分析后得到图1-5的结果。从图5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中国范围内,智能交通是物联网所有分支中申请量最多的。这既与智能交通发展起步较早有关,也与近几年无人驾驶汽车飞速发展的现状有关。

 

1-5 物联网行业各技术分支专利申请量分布

 与食品信息追溯关系密切的智能物流领域作为专利申请量第二的分支出现。智能物流的发展得益于RFID、二维码等等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构建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物流配送一体化智能物流的应用服务。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近几年来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智能物流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解决在食品原料分配、生产、包装、运输、配送和装卸等方面保证食品安全的问题。

智能安防、智能工业、智能家居、智能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和智能农业依次排名第3至第9。虽然申请量没有前两个领域多,但是这几个领域也是国家规划的九大领域中的重点领域。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和智能环保领域越来越受到国内创新主体的重视,如小米公司、华为公司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相当程度的投入。智能工业在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和家电生产厂商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和产品生命周期检测、制造供应链追踪、安全生产等方面,随着这些产品的市场进一步延伸到国外,相信这几个领域的技术研发会进一步的爆发。

1.2.2 食品信息追溯行业专利现状

1)食品追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趋势

食品信息追溯是利用各种智能信息技术对食品产品供应链的生产、收购、运输、存储、销售和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通过对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从源头开始即实现对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信息进行控制,为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的溯源提供服务。食品信息追溯系统通常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检测模块、追溯信息存储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和追溯信息输出模块。通过食品信息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能够追溯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和食品物流全过程,是有效监督和促进食品安全的关键,也是关系民生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国司法部门都强化了有关政策法规,同时在技术层面上,各国政府也在相关科技领域增加了投入力度。从根本上促进食品安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食品追溯技术的发展使得从技术角度上保障食品安全成为可能。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从政策和技术角度上都对家畜和肉制品建立了国家级的非常完善的全流程可追溯系统。而我国在食品信息追溯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这样相对专业的技术型组织的建立,以及食品信息追溯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平台的开发,使得我国在如何构建一套全流程食品信息追溯系统成为可能。

 

1-6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量趋势

 1-6展示了在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对于物联网行业中食品追溯这个第三级技术分支,全球的专利申请量还是相对较高的。从图5也可以分析得出全球在该技术分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萌芽期,这个阶段主要从1987年第一项相关专利提出开始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申请量呈平稳缓慢增长,这也基本符合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个阶段食品标识的研究主要在于条形码的研究,分析这个阶段的专利发现,为了消除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录入瓶颈的问题而发明了条形码技术,通过对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识别和录入。在1973年,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选定IBM公司的条形码系统作为北美通用的产品代码而应用于食品零售业,利用条形码技术进行自动销售大大增加了食品的流通,并且也促使了自动读取条形码设备的研究,逐渐的,条形码的研究扩大到了很多相关领域,从而形成了该领域的雏形技术。第二阶段为飞速发展期,这个阶段主要是2003年至2006年,在这个阶段专利申请数量飞速增加,呈现出该领域独特的增长方式。分析相关专利可以得到这个阶段的技术与各国的政策密不可分。2000年,欧盟颁布了《新牛肉标签法规》(主要针对“疯牛病”事件而制定的对于牛肉监控的法规),要求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牛肉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2002年又继续颁布了《一般食品法》,规定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并且禁止进口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2002年,美国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要求食品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2002年加拿大强制实施牛标识制度,要求所有的初始牛群都必须采用29种经过认证的条形码、耳标等进行标识,从而可以实现从源头对牛肉制品的追溯。2008年,加拿大80%以上的农业食品联合体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同时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出台以牛肉为切入点的食品追溯相关法律法规。由于各大经济体从法律形式上规定了食品可追溯性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时期,相关技术的研发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申请量也从第一阶段的每年一百项左右迅速上升到每年六百多项。第三阶段为稳定增长期,这个阶段主要为2006年以后。这个阶段之所以稳定增长,主要是由于前期爆发式增长,各大企业在这个领域攻城略地,将可能的技术方向都进行了相关专利的布局,从而导致技术向纵深化发展,研发的横向扩展方向受到局限。这个阶段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对前一时期发明出的各种技术进行细化,例如RFID发展为无源的RFID、有源RFID和半有源RFID,或者对产品工作频率进行进一步研究,继续开发低频、高频、超高频等等产品。

2食品追溯领域专利技术原创国和目标国

1-7示出了食品追溯领域专利技术的原创国,也即专利技术的来源地。从图7中可以得出,在食品追溯领域,美国依然是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美国传统的通信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将条码系统作为北美的通用产品代码而应用于食品零售业。基于该传统,美国在条形码技术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美国科技创业政策的先进性,使得在该新兴领域,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相关专利技术。而二维码技术最早是在日本被发明出来的,因此日本在二维码方面拥有较多的相关专利申请。韩国由于三星、LG等体量相对较大的科技公司也在研究食品追溯相关技术,因此其总体技术研发投入较大,从而在该领域的专利技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四,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具体专利可以发现,虽然有些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技术相对碎化、且同质化相对比较严重,并且最为严重的是申请主体相对比较分散,从而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完整的体系,从而使得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差距较大,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1-7全球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原创国分布

 

1-8全球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目标国分布

 

1-9全球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原创国和目标国对比

 1-8示出了全球食品追溯领域专利申请目标国分布情况。目标国的申请量越大,越说明该国是大多数科技公司认为需要专利保护的关键地区,也越说明是食品追溯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美国所占份额最大,这是由于美国本土的专利技术较多,而专利技术一般都会最初在本土布局,同时也由于美国对于食品安全政策和市场的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其布局数量最多,但是相对于其本土原创技术占比的38%,作为目标国的占比下降为32%,说明美国在该领域专利技术出口数量还是非常大的。欧洲虽然本土原创技术并不是很高,但是作为目标国排名第二,占比达到了23%,这与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视食品安全、最先进行相关法律体系构建不无关系,政策引导使得市场体量较大,从而在欧洲范围内专利技术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虽然整个物联网领域来看,中国是最大的目标市场,但是在食品追溯这个细分领域而言,中国只位列第五,占比为10%

1-9从专利原创国和目标国角度展示了技术流入和技术流出的情况,与物联网整体专利格局有相类似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大不同的地方。相类似的是美国、日本、韩国依然作为专利技术输出国而存在,不同的地方是,中国不是最大的技术输入国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大量国际性科技公司在欧洲进行市场比拼和竞争。而中国市场在目前并没有引起这些国际性科技公司的足够重视。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是技术输入国了,而是成为和韩国比例类似的技术输出国,虽然数量非常小,但是技术趋势还是比较明显,说明在这个领域,我国已经有从专利角度走出国门的企业了。

上述数据比例对国内企业是一个比较利好的形势,由于之前很久的一段时间,中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没有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因此国际巨头企业对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也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近几年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必然进一步激烈,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踩别人专利陷阱事件的出现,从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国际巨头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在这个阶段进一步的重视专利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的布局,避免错过这个时期后,完全被国际巨头将可能的技术细分领域全部都进行布局,到那时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完全不能进一步延伸,在国内也处于处处是雷区的情况。

3)食品追溯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

通过分析本领域全球申请人的情况而得出图1-10,通过对图10分析可以得出,申请人排名前十位的都是国际上有名的科技巨头,包括IBM、东芝、摩托罗拉、LG、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西门子、惠普、富士通等等涉猎非常广泛的大体量的科技巨头,这些科技巨头每年在研发中投入的资金以及专利的投入都是非常高的。而对照我国目前在食品追溯领域的实际情况,完全没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科技公司来领导(对照整个物联网领域,我国还有中兴、海尔、华为等企业能够与国外企业进行适当的抗衡,而在食品追溯这个细分三级领域,完全没有一家较大型的国际型公司来领导),并且在科技研发和专利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上述公司相比差距是非常之大的。

 

1-10食品追溯领域主要申请人分布

通过分析上述科技巨头在中国区域内布局的情况发现,IBM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特点非常独特,主要都在美国本土申请,其在美国的申请量占到总量的80%,在欧洲的申请量接近10%,而在其他区域的申请量非常少,对于作为国际科技巨头而言,这样的专利申请策略是非常反常的,对于其原因笔者只能猜测其对于除美国和欧洲市场之外的市场规模具有非常大的不认同感。其在该领域申请的专利中仅有数量相当少的一部分在中国进行了布局,并且这些专利都不是其核心专利。东芝在该领域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也仅有11件,富士通和三星在中国有8件相关专利申请,而其它排名靠前的科技巨头都没有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这也许与前几年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有关系。从另外的角度讲,这样的布局情况对于国内企业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国内企业可以趁这个时机而进行大规模的国内的专利布局,从而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1.2.3 重要申请人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IBM公司是该领域最为主要的申请人,其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其在2008年最早提出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该领域有了一定的积累,在1997~2001年之间在该领域的研发有一个小高潮,该时期主要关注基于网络对编码产品进行识别的相关技术,在2008年之后专利申请量在智能物流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期间主要关注于二维码及RFID的识别、追踪以及基于云计算功能的产品识别及配送。

 

1-11 IBM公司智能物流专利构成

 1-11示出了IBM公司在智能物流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分布情况,虽然该处将其智能物流领域的相关技术分为食品信息可追溯、智能仓储、智能装卸、智能运输、智能包装和智能配送,但是其实其各个分支技术之间有很多都是交叉存在的,譬如将赋码过程归到智能包装领域中,但是在食品信息追溯的整体过程中,赋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分析方便,笔者将食品的信息采集、信息监测、追溯信息查询及输出的相关技术归为食品信息可追溯分支。即使这样进行分类,从图中依然可以得出IBM公司最为关注的还是食品信息追溯的相关技术,这说明在食品信息追溯领域,IBM公司是这个行业绝对的技术领军企业,当然同时也是我国在该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对于IBM公司的相关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必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该技术领域最新和最深入的研发方向和研发深度。

因此笔者最后通过对IBM公司在食品信息追溯领域的几篇核心专利进行分析,期望能够给国内企业一点启示。

US7616113B2,主要关注射频识别(RFID)标签仓储系统,涉及调整飞行时间因素的基础上确定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等相关技术。US7719423B1,主要关注射频识别库存追踪系统产品的追踪方法,包括身份和数据接收,产品被装入容器中时分析身份和数据,并将处理的结果和数据发送到标签。US6712276B1,主要关注消费者在零售销售点系统的反馈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检查客户反馈信息放在接近预印标签的条形码序列信息标记区进行处理的方法。US7000834B2,主要关注使用射频识别装置自动获取产品的保质到期、重量、温度等信息。US6616056B2,主要关注电子标签的方法固定追踪库存药品食品实行访问控制的技术。US7348886B2,主要关注产品库存追踪方法,涉及广播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的标识,通过使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设置进行散列识别。

上述专利仅是笔者通过专利分析中引证和被引证的方式而筛选出来的该领域名义上的核心专利,国内企业如果也在这几个领域进行研究,即可对上述专利以及以上述专利作为基础专利的整个专利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也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研发思路和方向,同时还可以给我们进一步的专利布局方向提供思路。

1.3 专利研究存在问题及建议

1)为避免被国际巨头各个击破,进行合纵连横,成立产业联盟。

中国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千亿,其中食品追溯分领域的产业规模也是非常大的,其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形成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从技术原创来看,美国和日本是本领域全球专利申请原创国家的前两名,分析这两个国家的专利申请特点可以得出其申请主要集中在几家大企业,即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这几家大企业手中,而企业体量较大之后,资金雄厚,一旦发生专利纠纷,会有专业的部门和专门的雄厚资金来应对,因此对于专利战争,这些企业的优势非常大。而国内的申请人非常分散,并且同质化相对比较严重,在本领域并没有出现体量相对较大的科技型企业,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完整的体系,一旦出现专利纠纷,不管是国外企业侵权还是国内产品侵犯其专利权,国内企业都没有大体量的专业人士和专门大量的资金来应对这样的专利诉讼,因此,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巨头的差距非常的大,从而使得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上与美国、日本,甚至韩国差距较大,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可以预知的、即将到来的专利战争中,我们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笔者试图通过上述专利分析,再次提示业内人士和业内公司的觉醒,如果再不进行联盟,接下来的路是非常难走下去的。

在没有较大体量的科技公司作为行业引领者的情况下,成立该领域的技术联盟或者行业技术委员会,从而将松散的技术进行汇集、整合,将专利技术形成纵向和横向的体系,是该领域我国科技工作者目前最应该关心的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外巨头进行抗争,否则国外巨头日渐的攻城略地,该领域可以被我国掌握在手中的区域日渐减少,日后我国的产品或服务不仅难以走出国门,甚至在本土上都容易陷入国外巨头的专利泥潭中。

“产业联盟”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各个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商业模式,联盟的兴起与产业发展的瓶颈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以联盟的形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共同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联盟的方式可以实现合纵连横,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整合各个部门、各试点城市、各相关产业协会及各地的地方产业联盟,并且形成专业部门和专有资金来应对可能到来的专利战争,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保障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标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相对较为松散的企业能够在即将到来的专利战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继而在食品追溯市场占有中取得先机并减少落入到国际巨头专利陷阱中的可能性。

2)抓住机遇,以联盟为载体,大量高质的进行国内的专利布局,继而以国内专利作为基础,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整个物联网领域中国作为专利目标国排名第一,但是对于食品追溯的这个细分领域,中国作为专利目标国排名是第五,所占比重仅有10%,这说明国际科技巨头在食品追溯这个领域并没有对中国市场达到较高的重视程度,这与国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引导和国内相关技术和市场的成熟程度稍显欠缺有一定关系。

这样的现状给了我们国内企业一定的机遇,国内企业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深入研发和挖掘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并且通过专利布局而在中国国内布局相当数量和高质量的专利,同时利用产业联盟的优势对申请的专利进行整合、优化,从而至少在中国区域内突破国际科技巨头的专利壁垒,尽量少的误踩其已有专利的陷阱,并且在国内布局形成一定体量的情况后,进行国际的专利布局,从而更好的为“走出去”战略做好技术和产品的保驾护航工作。

国内企业在研发和挖掘该领域相关技术的时候,可以对IBM、东芝等科技公司现有的专利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对笔者列出的相关核心专利以及相关外围专利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关注的方向和研发重点以及研发的深入程度,既可以避免误入其专利保护范围,又可以对自身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继而可以对自身技术的研发、专利的布局进行适时的调整。

随着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成熟和相关平台的建立,以及产业联盟的成立,国内企业可以相互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借鉴和良性竞争,这样一个相对的新兴产业必然会为“中国质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必然会使得中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产业专利分析报告》,ISBN 978-7-5130-2638-3,杨铁军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5


来源:中国食品行业追溯体系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