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食品包装安全警示(非常提示)
发布时间:2013-12-27
瓶装饮料、纸质包装、果蔬标签……精美的食品离不开包装,同样食品的安全也离不开包装。然而近年来,食品包装事件或问题频发,为消费者的健康埋下了隐患。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后,结合2013年食品包装行业存在的隐忧,总结提出“2014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供消费者借鉴。
糕点去掉油纸再微波
油纸常用于食品包装,如糕点托、烘烤用纸等。但目前批发市场销售的油纸一般只是简单的摞在一起,包装及产品上无任何标识,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议消费者尽量去有品牌保证的店购买糕点或油纸,注意不要直接包着包装纸给糕点微波加热,以免油纸遇高温析出有害物质。
不买深色塑料杯
双酚a是生产聚碳酸酯(pc)的原材料,具有类雌性激素的作用,它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胎儿和儿童健康。研究发现,高温会加速双酚a的释放。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塑料水杯、奶瓶等产品时需要注意“一看二闻三动手”,即看标识信息是否齐全,包括材料名称及代号、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生产企业信息、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材料里面有没有杂质,颜色太深的尽量不要选择;闻闻有没有刺鼻异味;动手捏一捏,如果容易变形开裂,很有可能是劣质材料生产,尽量不要购买。
加贴日期标签的不能买
2013年1月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但是食品包装标识错印、缺印,甚至不印等问题一直存在,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日期标示不能有加贴、补印或篡改。
外卖盒加热先去盖
很多发泡餐盒、糕点盒、咖啡杯盖、透明餐盒盖等都是聚苯乙烯(ps)材质。由于ps材质的不耐热特性,不能将其放入微波炉或蒸屉中加热,也不能盛装炒菜、热汤、热油等热食或含有油脂的食物。在购买热饮、热食后,不要盛放太久。
发泡餐具尽量不用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1号令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中删除,但发泡餐盒尚未纳入qs生产许可,因此其生产、使用和监管都存在很大难度,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消费者在打包及用餐时最好不要使用发泡餐盒。
金边陶瓷餐具要慎选
陶瓷餐具的主要危害来自于釉上颜料中的重金属。市场上总能看到一些看起来很高级的、带有金边或银边的陶瓷餐具,实际上这些金边银边是铅、铬、汞、镭等,这些重金属会影响智力发育、血液、肝脏和骨骼,最终导致癌症。建议不要选用内侧带有彩饰的陶瓷餐具;选购时,可以用指甲刮,如果釉彩能用指甲刮掉,就可能是重金属超标的劣质产品;买回的陶瓷餐具,应先用开水煮5分钟,或者用醋浸泡2~3小时,以降低釉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如果浸泡过程中餐具颜色发生变化,最好弃之不用。
杜绝购物袋包食物
市场上的塑料袋主要有普通塑料购物袋和连卷袋(点断袋)两种。普通塑料袋的主要材质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用于提携物品。连卷袋的主要材质是聚乙烯(pe),属于食品级,用于包裹食品。但是,塑料袋的使用很混乱,特别是街边小贩,常常用没有任何标识信息的塑料袋包裹食品。这类没有印“食品用”字样及qs生产许可信息的塑料袋是不能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拒绝使用。
易拉罐别对嘴喝
易拉罐的内扣留片式设计,使用时会与内装液体直接接触,并且罐体上可能会沉积灰尘、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直接对嘴饮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建议在饮用易拉罐饮品时,最好使用吸管或倒入杯中,减少内扣留片与饮品的接触。
方便面碗外侧别贴嘴
目前,大部分的方便面桶最外层为光油层,与人嘴直接接触,因此必须符合食品级要求。然而,光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内含30~40种不同成分的化学物质,很难确定其是否符合食品级要求,国家也未出台相关标准。因此,消费者要从自身下手,不用方便面碗喝汤,做到嘴不贴碗、餐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