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信息追溯——两化深度融合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3-10-29
近日,北京召开的“2013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大会”透露,到今年年底,工信部将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和肉制品等三个行业试点企业中,建成实用、便捷、可扩展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和政府平台网站实现对食品商品基本法定信息的实时追溯。2014年年底将实现试点企业所有应公开信息和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产业链全程信息的实时实地跟踪、信息汇总与分类使用。种种迹象显示,食品信息追溯行业迎来起飞良机。 信息溯源,为食品贴上“放心标签” 说起“冰糖心”苹果,身在京沪穗等大城市的消费者大都不陌生。由于名声在外,这种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出产的果品经常被假冒,有的看上去红彤彤的,咬上一口却又酸又涩。现在简单了,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果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收到类似短信“您查询的是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生产的红旗坡苹果,产品负责人:红旗坡销售公司郭根林……” 如今,每一箱“冰糖心”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成为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能追溯的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用手机扫码或发短信、WAP查询,即可获知苹果的相关信息。目前,红旗坡农场共使用了800万个追溯二维码,对首批红旗坡农场的5000吨优质苹果“溯源”。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带有追溯二维码的红旗坡苹果就销售出1000多吨,价格也翻了一倍。5000吨苹果直接创收6000万元以上。 在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婴幼儿乳粉、白酒、肉类等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广泛运营信息追溯技术,帮助消费者“验明真身”,也有助于企业和监管部门“打假”。使用手机应用“我查查二维码”扫描,可以查询黑龙江完达山旗下安力聪婴儿配方奶粉的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使用年龄等关键信息。在著名牛羊产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今年内将为30万只羔羊建立可追溯档案。每只羊从生下来就会被佩戴耳标,记录它的每一次生病、喂养,再加上之后屠宰、加工、销售等物流配送环节的具体步骤,最终所有的情况都会在产品包装的二维码上体现,消费者用手机即可进行查询,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虽然有耳标的“放心”羊肉制品收购价格比普通肉每斤高出了5毛钱,但因可溯源备受消费者追捧,价格也大大提升。信息溯源正帮助“锡林郭勒羊肉”打响地理品牌,畅销大江南北。 食品信息溯源:两化深度融合突破口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莫不高度关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已成为束缚着我国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瓶颈。 2013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食品工业企业小、散、乱,规范管理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却没有几个响当当的食品品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透明至关重要。由于信息不透明,导致食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真材实料得不到保护,偷工减料得不到惩处,一些企业不良行为带来的恶果,却要整个食品产业共同“埋单”。 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工信部将推进食品信息溯源作为推进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将之列入了今年8月颁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实现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搭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肉制品等领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面向消费者提供企业公开法定信息实时追溯服务,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专家指出,建立食品领域的信息追溯体系有三大好处。一是能对食品生产流通全程质量监控,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追查、及时控制,极大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危害。二是基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空间,有效保护了优质企业的品牌。三是对工业生产还能实现精确的产能控制,防止过度生产,避免资源浪费。 统筹各类信息溯源难题多多 按照工信部的计划,到2013年年底,将在婴幼儿乳粉、白酒、肉类行业试点企业建立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得消费者借助智能手机或政府网站平台可以实施追溯。到2014年年底,婴幼儿乳粉行业100%企业加入,实现所有应公开信息和产业链全程信息的实时实地跟踪、信息汇总与分类使用。 据试点工作技术协调小组介绍,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将是运用国家公众信息网络已有的资源和基础,采用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标识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的动态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与国家其他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架构灵活可扩展,兼容不同领域、不同细分行业,适应和包容差异化的企业编码体系和产品信息追溯水平,面向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跨领域、跨平台的公共服务。 事实上,食品溯源涉及农业、烟草、商务、工商、质检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标准众多,万“码”奔腾。有农产品追溯码、药品电子监管码、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等等。各有各的编码方案和管理规则,构建“大一统”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面临很多挑战。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业务资源与物联网研究部张大坤告诉《人民邮电》报记者,短期内难以打破已有的标识应用及分配现状,应重点推进不同标识体系的互联互通,比如建立能够兼容一维码、二维码、RFID以及其他通信行业标识的物联网公共服务解析平台,促进基于不同标识的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 通信企业进军信息追溯正当时 食品行业两化融合具有跨行业、跨领域、参与面广、服务面广的特点,要实施完备高效的食品质量信息追溯,不仅需要跨部门协调,就是在工信系统内部,也需要供给侧、需求侧和政府主管部门展开通力合作,并且找准结合点,一点切入带动全局。 “2013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大会”邀请了消费品生产企业的信息系统负责人、从事物品溯源领域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交流经验、解决困难,共同推动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 会上,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副总经理叶凌伟等专家分析了中国的食品追溯体系现存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业务标准,也无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多为地区或企业自行建设,公信力较低,造成政府监管困难;二是追溯业务操作复杂,建设和使用成本高,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使得企业积极性不高;三是现有大部分方案需专用查验设备,消费者较难随时随地快速查询。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武锁宁在总结会议各方共识时表示,正因为存在若干难题,食品信息溯源才更需要各方汇聚合力加快推进,一是标准体系的确定应适度超前于产业实践和应用推广,二是要集约化搭建纵向能兼容、横向可扩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食品细分行业多、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难以全程追踪等特点,一些专家认为,搭建跨细分行业的通用型信息追溯平台,将成为电信企业下一个重要商机。 随着3G移动网络大范围部署,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让消费者借助手机就可以实现二维码扫描功能。将追溯监管和溯源查询的通道放置在手机上将成为普遍选择的方案。专家指出,通信企业介入信息溯源业务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用户无须添置特殊专业设备;二是政府、企业、消费者各方接入平台调取数据都很方便;三是搭建公共性、通用型平台需要公信力,通信企业是食品行业与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其实力、规模、社会形象更易得到各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