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水产品不安全要上黑名单
发布时间:2013-08-28
为加强对水产品的质量监管,西海岸海洋渔业部门创新监管制度,对从事水产品养殖、捕捞、运输及简单加工环节的生产经营单位设立“红黑名单”,每个季度将公布一次,目前已有7家企业初入“红榜”,“黑榜”暂未有企业上榜。
从源头检测水产品
日前,记者跟随开发区海渔局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薛家岛石岭子礁附近海域的鲁海丰养殖基地,乘上养殖船经过10多分钟的海上航行,到达了距离码头1000多米的深水网箱养殖区。几十个巨大的网箱漂在海面上,工作人员随机选择一个网箱,开始了例行的药残抽检。
“今天主要抽检鲈鱼、黑头、六线鱼三个品种,每个品种需要采集2个样本,一个样本送检,一个样本封存。”开发区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作人员刘刚说,“除了药残抽检以外,我们还不定期的开展微生物、重金属的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企业纳入新实施的‘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刘刚所说的“红黑名单”,是自今年5月开始,西海岸新区对从事水产品养殖、捕捞、运输及简单加工环节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旨在加快推进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诚信机制。
一不小心就“拉黑”
刘刚介绍,“红名单”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除了现场抽检以外,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都需要检查核实。此外,连续3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也是重要的评选标准。而“黑名单”的入选标准相对“宽松”,生产经营单位只要涉及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保鲜剂、添加剂,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等12种情形之一的,直接“拉黑”。
在青岛西海岸海洋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泊里镇的养殖基地,黄岛区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长张秀林正在宣传这项新制度。他告诉记者,为倡导“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利益导向,“红黑名单”管理结果的使用,将直接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其他方面的审批等。
“对列入‘红名单’的单位,各级渔业部门将在财政资金扶持、评先评优、组织参加农产品展览会等方面予以倾斜。而列入‘黑名单’后,除了加强重点监管、从重处罚外,还将联合工商、税务、金融、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权限对其在食品流通、税务管理、信贷、项目用地审批等方面加强管理或予以限制。”张秀林表示。
7家企业入“红榜”
目前,该项管理制度刚开始实行不到3个月,现在主要针对一些大型养殖企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大型育苗场等,等条件成熟后将逐渐推开。在第一批评选结束后,每个季度将通过青岛市政务网、青岛市食品安全网等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公布一次,必要时还会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公布。
“以后上了哪个名单,市民上网一查就知道了。这既是对我们企业的一种约束,也是激励我们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的动力。”青岛西海岸海洋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刘经理表示。
目前,黄岛区已经有1家、开发区有6家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红名单”备案,待青岛市审核通过后将正式纳入“红名单”管理,在审批过程中均未发现“黑名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