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多个部门为四家标准化菜市场进行“会诊”
发布时间:2013-08-15
将加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普及力度,依法取缔“编外市场”
如何才能建起便民、惠民、带有公益性质的菜市场?昨日,市领导率市商务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对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的4家标准化菜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会诊”。
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实施意见》、《昆明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一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掀起我市标准化菜市场和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新高潮。仅2012年,我市在主城5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顺利建成了36个标准化菜市场和51个生鲜超市,改造了14个农贸市场,建成肉菜流通追溯点30个。按照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昆明市2013年度菜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年内全市建设改造51个菜市场。目前,已开工建设49个标准化菜市场,开工率达96%,已竣工16个,到本月底预计竣工19个。
由于规划布局不科学、层级结构不合理、市场总量不充裕、经营模式不适应、物流体系不健全、日常监管不合理,使得部分区域居民买菜不方便、价格不便宜和肉菜追溯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昨日的“会诊”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现场“会办”。
“肉菜追溯系统”运行不畅
建议 鼓励市民凭小票换蔬菜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沿途可查、去向可追、安全可保障。”副市长阮凤斌在“问诊会”上说。
天祥和大树营两个标准化菜市场同步配发了可溯源电子秤,建立起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创建衡器“四统一”示范点。即便有这样好的设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可溯源电子秤只发挥了秤的作用。正在买菜的市民黄女士说,“买一把几元钱的蔬菜,没有必要让小贩打印小票。”
市商务局负责人透露,在我市已经建立的追溯系统的该类节点中,绝大多数节点的系统运行质量都不理想,设备用不起来,使得追溯系统链条行不通,没有发挥真正的肉菜保障作用。“要让消费者习惯在菜市场买菜索要小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他认为,一方面是买菜的市民不习惯,另一方面是菜贩们对设备不熟悉、运行速度慢。
要解决这一问题,市商务局建议,下阶段一是市场管理方加强对摊贩的业务培训,二是通过以小票换蔬菜的方式鼓励市民在买菜时向商贩索要小票,目前此举已在南华标准菜市等市场推广。此外,“建议在给餐厅评定星级的时候,是否有相关票据能够追溯肉菜来源,将可设置为一个门槛。”
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完成71个以上肉菜追溯节点建设任务,目前有建设任务的13个县(市)区中,只有呈贡、安宁、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倘甸“两区”完成了追溯节点布点工作。
新建小区无地建菜市场
建议 不规划菜市就不予审批
“这边买菜太难了,除了中央金座就只能到南华菜市场去买。”家住省高院的张大爷每天都得步行一公里多到南华标准化菜市场买菜。他希望不必走远路就能买上便宜、放心菜。
去年,市政府下达的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一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各区、开发(度假)区要按照20%的比例回购、回租菜市场,当年由于诸多因素和困难交织,这项工作实际上并未开展。市规划局、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的规划审批中,只能够对新建住宅小区所规划的商业部分用地进行审批,“我们只能控制商业用地的规模,但没有办法控制具体业态。建议出台一个硬性规定,多大的小区要建多少平方米的生鲜超市、便利平价店,不符合规定的在规划验收时不予通过。”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建议,政府可以在商业网点布局时进行干预,“可以召集市场建设规划会议,工商发挥登记职能,政府以文件的形式规定,除了生鲜超市、标准化菜市场的摊贩,不颁发营业执照给在他处经营的肉菜商贩。”
“马路市场”更火
建议 做好引摊入市工作
在天祥标准化菜市场,一位卖海鲜的商户反映,从7月中旬开业到现在,已经亏损七八千元,“附近的居民都选择到露天市场买菜,不来我们这里,尽管我们的菜品更全、更新鲜。”
据统计,去年建成的101个菜市场中,有少数市场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倒闭或商户流失。为解决此问题,阮凤斌提出3点建议:菜市场禁止转向经营;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可在项目建成验收3-5年时间内,合理安排每一个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进度;三是依法取缔“编外市场”。
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下一步会按照职能职责,取缔乱摆乱卖,做好引摊入市的工作。但短期内,马路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并存的局面无法根治,市场管理方或小区物管可以引导商贩有序在开放空间进行经营,并做好引摊入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