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蔬菜追溯体系让市民“菜篮子”更安全
发布时间:2013-07-31
民以食为天。今年上半年,绵阳市商务部门围绕基本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这一内容继续做好民生工程。日前,记者就此在部分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了采访。
肉菜有了“身份证” 市民可查产品来源
“‘菜篮子’与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这张小票上印有相关信息,我每次在这里买肉都觉得特别放心。”在百盛超市里,正在这里买肉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通过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她可以凭所持的小票清楚看到所购猪肉的销售地点、屠宰企业、屠宰和出厂日期等内容,小票下方还有追溯码和网址、电话等信息。
据介绍,去年6月,绵阳市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三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按照要求,该系统建成后,将实现肉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从而保障市民“菜篮子”的安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流通节点和经营主体的责任控制,在建立肉菜追溯体系的企业、超市、农贸市场等地,消费者购买的每一斤肉、菜都有了自己的“保险单”,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追溯条码,就能查到农产品的产地、上级批发商和下端零售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快速逐级排查,为消费者的“菜篮子”加上一道“安全锁”。
买肉买菜有据可查 经营户生意更好做
“最初小票打出来没人仔细看这些内容,还以为就是张价格单,时间长了,很多顾客都看到了这些信息,一些好奇的人还试着去查询。”在游仙区开元农贸市场一家猪肉经营店铺内,一位售货员说:“我觉得追溯体系为肉菜贴上‘身份证’,食品有据可查,居民们买着更放心。来买的人多了,我们生意也更好了。”
饭桌上每样食物都能清楚地知道原材料的产地、每种蔬菜都知道流通渠道,成为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期望之一。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目的就是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据介绍,绵阳市商务部门按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项目建设覆盖包括绵阳主城区(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范围内的7家屠宰企业、1家批发市场、2家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企业、26家农贸市场、6家超市、100家(学校)团体单位、1家外埠肉集中检测点、1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实现肉菜流通的全过程信息监控,解决肉类蔬菜流通的追溯问题,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向全市各县市区推广。
建议 扩大追溯食品的范围
“肉菜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菜篮子’一旦出现问题,是出在生产、批发、运输,还是零售环节,就能马上‘追’出源头,这无疑是为百姓的餐桌增加了一位安全卫士。”市民张女士说:“希望相关部门能逐步扩大追溯食品的范围,比如再把鱼肉或者其他食品加入追溯体系,到时消费者用智能手机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两三秒钟就可显示出产地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