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督:农产品入市登记 批发环节出证出票
发布时间:2013-05-02
随着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黄鱼等食品乱象被频频曝光,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从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获悉,今年食品安全跟踪监督方案出台,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盯去年查出的35个突出问题,并建全监督、监测、溯源追踪三大体系,打响“百姓餐桌保卫战”。
今年跟踪监督重中之重,就是去年执法检查中发现的35个突出问题,包括去年梳理出的需解决的8件实事、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及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提出的27个问题,如“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处置、“无证无照”餐饮单位处置、豆芽菜生产中滥用添加剂、肉品质量安全、无证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等。在这些问题中,到哪里买放心的食品,怎么让买到的食品放心,是市民们最关心的两大问题,也是对相关监管部门的一记重重拷问。
此次印发的食品安全跟踪监督方案提出,将健全监督、监测、溯源追踪三大体系,对问题食品“零容忍”。尤其是在溯源追踪体系方面,我市农业、林业、粮食、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将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五有一追溯”的产地准出管理制度;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农产品入市登记、批发环节出证出票、零售环节索证索票等市场准出准入制度,全面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紧扣的食品安全溯源追踪体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做到溯源有线,查找有证,追究有人。
下一步,温州市还将整合基层食品监管力量,组建乡镇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网格化监管新模式,消除监管交叉和空白点,明确监管主体。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同时,将规划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在全市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食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定期公布检测结果,让老百姓看得清楚、买得放心。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黄鱼也“化妆”?原是被染色
今年3月份,家住温州市区上陡门的刘小姐在菜场购买了几条小黄鱼,回家清洗时,她惊讶地发现清水居然变成了黄色,手上也留有黏黏的黄色液体。经市质检院检测她才知道,那些黄得亮澄澄,看上去很新鲜的黄鱼都是“化妆”过的染色鱼。
据卖黄鱼的鱼贩爆料,一般市场上的黄鱼都得染色,染完了看着新鲜,就为了“卖个好价钱”。价格不菲的黄鱼被偷偷染色,违规添加柠檬黄、胭脂红,长期食用这样的鱼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豆芽长得白又胖,当心有毒
去年8月初,市民举报称,市场上的豆芽都是经药物催生的有毒豆芽,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顺着这条举报线索,记者通过明察暗访发现,市场上卖相“白白胖胖”的豆芽并不安全,都是经过多种化学添加剂催生、保鲜的,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温州市农业局下发新规,豆芽生产禁用农药、化学添加剂添加各种激素,让“无根豆芽”在市场上彻底消失。
假鱼翅假燕窝,都是人造的
今年1月中旬,浙江省工商局召开情况通报会,公布了浙江省鱼翅送检的鉴定结果,82个样本中79个为“人造假鱼翅”,这其中就有温州的鱼翅产品。市场上销售的鱼翅产品不仅以假充真,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无独有偶,血燕也曾曝出过同样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