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三淡水鱼须“凭证”入市
发布时间:2013-04-25
5月1日起,三水养殖桂花鱼、生鱼、黄骨鱼的953户养殖户,须登记领取出产地标识后,其产品方可进入4大市场销售。昨日,三水召开淡水鲜活水产品标识管理试点工作动员会,全面铺开新规。 据悉,三种淡水鱼类的“凭证入市”是佛山市农业局推行的一项水产品标识管理工作。5月1日起,以上三类鱼须凭出产地标识进入佛山4大水产市场,即南海环球水产批发市场、桂江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顺德大洲水产批发市场,以及西樵何氏水产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 “经过前期普查,三水共有953户养殖桂花鱼、生鱼、黄骨鱼三种淡水鱼类的企业或农户,养殖面积超过7300亩,他们产品的60%至70%,都是销往佛山4大水产市场。”三水区农林渔业局常务副局长李伟明表示,产地标识中有唯一对应的追溯码,目前已按“一场(户)一个编码”的原则,已完成55条村的水产品追溯码编制,每条追溯码由养殖场(户)所在镇街的6位数邮政编码和养殖场(户)备案号4位数组成。 “即便是同一家养殖场(户),在同一镇街不同村委会拥有多个养殖场所的,每个养殖场所均需编发1个追溯码。”李伟明说,三水区农林渔业局会将已编发追溯码的养殖场(户)汇总后,通过水产品质量追溯网逐步汇集到省级管理平台,届时市民可凭追溯码和产地标识,查看所买鱼只的产地、养殖者、捕捞日期、收购者以及销售者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记者观察 追溯码不能打到鱼身上 鱼到市场被混放怎么办? 运用科技、管理手段,让人口的食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但记者了解发现,由于技术限制,这个追溯码并不能直接打到鱼身上,而是与产地标识一起,与养殖户绑定。 在此之中,追溯码相当于三类鱼入市的“身份证”,而产地标识则相当于“发票联”。鱼贩在向养殖者收鱼的时候,取走“发票联”三联中的两联,一联由养殖户留底。取走的两联将最终由水产市场和终端售卖者掌握。 隐忧在于,除非从鱼贩到市场到终端,都能将不同养殖户的鱼养在不同的池子里,才能根据标识和追溯码溯源。否则整个流程中只要有某个环节几个养殖户的鱼混在一起了,还如何分得清哪条鱼是哪家的?又如何溯源如何追责? 目前这项工作在佛山仍只是试点。既是试点,就有不足,也就还有完善的可能。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记者期待着这项工作的成熟与完善。 鱼的“身份证” 市民可凭追溯码和产地标识,上网查看所买鱼只的产地、养殖者、捕捞日期、收购者以及销售者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