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拷问
发布时间:2013-01-14
民以食为天,所以当《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立刻风靡全国,各种词汇都搭上了“舌尖”。
从纪录片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各地美食带来的视觉与心理享受。然而,“食以安为先”,现实比片子更“多彩”,人们用舌尖不只品尝到了美味,还品出了“塑化剂”、品出了“地沟油”,品出了“速成鸡”……
当然,关注舌尖的不光有普通市民,政府也在行动。10日,佛山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方案》,这也意味着佛山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全面启动,佛山将用3年时间(2013~2015)进行创建工作。据该方案透露,佛山将从食品生产、配送、流通以及风险监管等方面重拳出击。
俗语说“病从口入”,如今一些人为的不安全食品,也因某些人的漠视与贪婪涌入我们的口腹之中。为了每个人的健康,有些正确无比的“废话”还是该反复说起,如能引起相关人员的思索或警醒,就不算浪费版面。
舌尖上,需要安全。民以食为天,这个“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每个人,不只是指食品安全大过天,更是指我们天天要吃饭,每天都离不了食物。正如刘悦伦市长所言:市民的幸福很大程度是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如果食品安全不抓好,搞得大家这样也不敢吃,那样也不敢吃,怎么可以?所以我们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就是要关心大家"舌尖上的安全"。”每个政府部门,每个食品从业人员,都该打起十二分精神,把保证市民的饮食安全牢记心头。
舌尖上,需要严管。制定法规标准的目的,就是让行业有规范有依据,它的作用就是要起到标杆作用,传递正能量。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市民担忧情绪传染,正是大家对监管缺位的失望。入口的食品,牵涉到每个人,因此严管才能叫人放心,严管才能重塑信心。“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将要实施"黑名单"制度,重点监管。”市食安办负责人透露。监管部门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凡是违规企业和个人,就该依规查处绝不姑息;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则从消费角度给予监督,凡是不合格的企业,媒体就该曝光它,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多管齐下,让不守规矩的企业或个人,得不偿失难以立足。
舌尖上,需要良心。市场经济,需要法律制度来约束,也需要遵从道德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监管或从业人员,都该扪心自问:若是这东西是自己吃,会怎么办?是否还会漠不关心或昧着良心?毕竟,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人能包办自己需求的一切。种菜的不一定养猪,做蛋糕的不一定做饭,如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反正也不是自己消费,从而敷衍了事不以为然,那怎么得了?
何况,除了监管的“有形之手”,还有市场这个“无形之手”。不顾别人利益一卖了之,一次两次或有可能,时间一久总会露出马脚。消费者不总是“傻子”,他们会“用脚投票”,从“顾客盈门”到“门可罗雀”,也不过是一念之间。因此,做食品,做企业,做的也是良心。须知,诚信、自律才是长久经营之道。
刘悦伦市长说,要将食物从“田间到舌尖”整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监管,做到不留漏洞。我们希望,自己的舌尖上,品尝的虽不是山珍海味般的鲜美,但至少是安全放心。其实,舌尖之上,拷问的不只是监管制度,拷问的更是人们的良心;监测的不只是安全标准,更像一场考试。这考试,关乎你我他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