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菜如果有问题找谁呢
发布时间:2012-10-16
“刚买的西红柿,外面红,而里面又硬又绿,可就算知道打了催熟药,又能找谁呢?”“眼下种菜的人,有几个不用农药的?我可没见过有人来村里检查农药投放。”10月7日,家住北京市顺义区某村的吕先生、李大妈无奈地说。 市民忧心的食品生产、销售、监管等问题,也是9月底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初审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下称一审稿)关注的重点问题。 85%的外埠食品如何保障安全是个大问题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下称《条例》)制定于2007年。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加之北京市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条例》的修改被提上日程。据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主任张志宽介绍,外埠食品供应占北京市供应量的85%,源头控制难度较大,市场准入门槛普遍偏低,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风险。他认为,可根据上位法,通过修改《条例》对小作坊、小摊贩的管理思路和措施规定得更明确些。 在审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一审稿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严晓燕、尹玲珍等表示,北京市的食品来源85%是外地的,这85%如何保障安全是个大问题,建议从源头把控原料和成品的质量关。列席会议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吴守伦建议北京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要担心“有地方保护之嫌”,“全国各个地方的食品都到北京来,市场就必须严格准入。经不起考验就不要来,查出有问题的就应当退出”。 委员们看到,在市场准入方面,草案一审稿从“主体准入”、“食品准入”两方面作出了规定:区县政府可划定临时区域、确定固定时段,供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食品摊贩须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登记,留存姓名、经营品种、经营期限等相关信息;禁止在距离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200米范围内划定临时区域。在北京市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应符合国家和本市安全标准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进入本市批发市场和超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附具产地证明、检疫证明、检测报告等;要建立健全政府间食品安全协调机制等。 对此,北京市人大财经委认为还不够,一审稿应确定“食品摊贩公示制度”,且规定摊贩不得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海平建议,适当严格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条件、程序等也作出明确规定。 逐步实现食品养殖、加工、销售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早市上买来的蔬菜,基本没有标签,不知道谁种的,卖菜的人也不一定天天在,要是真出了问题,都找不到人。”10月8日,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姜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草案一审稿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整合现有食品追溯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对重点监督管理食品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可追溯。 针对网购、邮购、电视购物等无店铺企业,一审稿要求经营者公示身份信息、相关证照编号,并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标签内容。对超市委托生产食品的,一审稿要求被委托企业有资质,并在标签上标明委托关系、地址、生产许可证号等。 对市场、庙会、游园会、展销会开办者,一审稿也明确要求其建立场内经营者档案,记录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应商状况等信息;指导并敦促场内经营者建立经营记录,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 对这些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赞同。不过,雷德才委员提出,还应建立生产档案,除了畜禽业的生产档案,还包括加工档案,对外埠供应的食品建立原始档案。还应该建立检测制度(包括企业自检、行业联检以及主管部门抽检等)和公布制度,以方便消费者辨认和选择。尹玲珍委员也建议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追溯的结果,让百姓放心。 陈启刚委员、高扬代表等均关注生猪屠宰问题,“建议生猪屠宰企业建立稳定的生猪货源基地,并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养殖行为,记录生猪畜主、防疫、检疫、饲料等养殖信息。” 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先得把管理队伍建设好 “我认为一审稿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多头管理;一个是惩罚太轻。”分组审议时,李坤成委员直言不讳。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夏强也认为,一审稿将生产、流通、餐饮分别交由3个政府部门给予行政许可。但是,在日常管理中,更多的职责却下放区县,特别是乡镇和街道管理。而乡镇和街道很难承担这个职责。乡镇和街道无执法权,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其工作人员也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素质,与食品安全法“赋予县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不符。 “如果真想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必须得把管理主体队伍建设好,建议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并对其专业性提出要求。”委员们这样建议。 监管力度弱、违法成本低,也是“食而不安”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一审稿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将罚款额度上限,从30万元提高到违法货值的10倍,且规定,未获许可证擅自经营食品生产、食品加工作坊和无固定场所商户,生产或经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的食品等行为,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许可证。 “此次立法工作横跨三大产业,涉及9个主要行政管理部门,多部法律,13部行政法规,60多部规章,上千个标准……”张志宽表示,条例的修订工作不仅复杂度高,而且创制难度大、工作量大。如何制定一部确保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委员们表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