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推行蔬菜物流“农超对接”模式
发布时间:2012-08-22
姜美 记者吴俊 发自宁夏 在银川进大型超市买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首选。按照2008年12月11日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川作为国家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经确定了“农超对接”工作实施方案,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目前,银川已有8家商贸流通企业、2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超对接”,对接产品还将陆续增加杂粮、蔬菜、禽蛋、肉类、野菜等。
蔬菜供应新流程
凌晨5时,永宁县宁夏领鲜果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的工人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鲜菜;上午7时,新华百货连锁超市运输车将成筐的蔬菜装车;9时半,经过超市售货员称重包装的蔬菜被摆上了货架……这就是“农超对接”之后的银川蔬菜供应流程。新型流通模式既融合了超市商品覆盖面广、价格实惠、优良品质的优点,还带旺了商家的人气,搭建起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串起了农户、基地、超市、消费者互利共赢的“产销链”。
“农超对接”模式见成效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环境好、质量有保证的超市买菜购物,但不菲的价格一直是市民的“心病”。新华百货连锁超市与具有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宁夏领鲜果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迈出银川“农超对接”的第一步。3月下旬,记者在银川市部分早市、超市采访,发现当天西红柿早市零售价格为每公斤3.6元~4元,超市价格为每公斤3.36元;青椒早市零售每公斤6元~7元,超市价格为每公斤4.76元。“农超对接”模式省去了流通中间环节,价格降低了,产品质量也有保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为超市和企业的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蔬菜物流规范“散户”渐少
3月28日,银川市郊区的永宁县举办宁夏首届设施园艺节,在该县的宁夏领鲜果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碌,而基地周围已经看不到批发蔬菜的小贩了。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过去每天早上基地要来好几批的小菜贩,而且经常是“菜少贩子抢,菜多没人要”。自从宁夏领鲜果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新华百货连锁超市签订了供销合同后,每天近万斤辣椒、西红柿刚出棚就被采购一空。
销路不成问题,收入自然有保证,种植企业和农户没有销售的烦恼,当然一门心思用在树立企业品牌、如何提高蔬菜品质的问题上。从目前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今后至少有30%的市民选择到超市买菜,为种植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绿色”菜篮子品质可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消费者的关注。作为现代化蔬菜种植企业,他们从蔬菜栽种到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每到采收前后,基地还要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检测,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输送到各个超市。同时,为了保证周边农民种植的蔬菜质量有保证,永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还将为基地配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对每批蔬菜都要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设施园艺促农民增收
永宁县通过成功举办首届宁夏设施园艺节,打响了“中国西部四季鲜果之乡”品牌,成功开拓了市场。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设施农业4.2万亩,其中千亩万间设施园艺基地20个。2008年,设施园艺产值达1.85亿元,占种植业的30%,农民人均收入达1600元。涌现出宁夏建成农林开发公司、董洋果蔬开发示范园、小任果业、天天鲜果业、宁夏领鲜现代农业公司等一批果蔬生产企业,形成了以望远镇为主的设施蔬菜栽培区,以闽宁镇为主的菌菇生产基地,以望洪镇和胜利乡为中心的设施花卉种植带。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永宁县将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年产优质水果2亿公斤,年产值15亿元,实现户均2栋温棚,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的目标。